2016 / 08 / 05 趋势云健康
我国目前有30%以上的人存在失眠症状,超过3亿人口有睡眠障碍,这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巨大隐患。
作者简介: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
还记得吗?全球1/3的人都不能好好睡觉,昨天我们已经就失眠及其西药疗法做了一期内容。
1/3的地球人都在失眠,睡个好觉其实没那么难!
但是,失眠只能通过吃药来解决吗?NO NO NO!不吃药的治疗方法还有不少。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中国特色的失眠药方,老祖先们对失眠那也是早有研究。
失眠在我们中医那儿叫“不寐”,中医认为白天阳主,阳盛人就觉醒,晚上阴主,阳入阴,人就入睡了。如果人体阳太盛,或者阴太虚,或者阴阳之间有痰、瘀等阻隔,阳入不了阴了,就会失眠。
中医治疗失眠有很大优势,尤其轻中度失眠单用即可很好缓解乃至治愈,重度患者应用中医,可减少西药剂量,减轻西药副作用。
常用的中医疗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 中药汤剂可以到有经验的医师处,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用药。常用中成药有枣仁安神液、乌灵胶囊、安神补心胶囊、安神补脑液、清脑复神液等。
在当今倡导绿色医疗的大背景下,非药物疗法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如针灸(耳针)、气功、穴位按摩、拔罐、艾灸等,都有一定疗效。
尤其要向大家推荐的,是针灸和推拿,具有无毒副作用、疗效好、起效快的优势。
针灸治疗失眠,疗效非常好,可以取百会、印堂、安眠穴、神门、太溪、太冲、三阴交等穴位。我们临床观察到针灸治疗对90%以上患者有效,轻的患者一到两次就有效果,严重的也大部分有效。我有个患者,失眠达三十余年,经过十余次治疗后取得很好疗效。
推拿治疗失眠简单易行,可以以指代针,按摩百会、印堂、安眠穴、神门、涌泉、太冲、三阴交等穴位,还可放松背部和颈部肌肉,如此对睡眠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有些白领,由于长期伏案工作,造成颈项部肌肉僵直,血流不通,脑供血不足造成头晕头痛、失眠健忘,放松颈背部有很大好处。
瑜伽冥想、太极拳、意拳的站桩等,在某种意义上都属于气功的范畴,讲究的是身体放松,精神集中,呼吸调整。身心的放松,都有助于睡个好觉。
另外,背部膀胱经走罐,艾灸百会穴治疗失眠都有一定疗效。
最后,给大家介绍两个失眠的食疗方:
一是莲子(带芯)20粒和龙眼肉10颗,水炖服。
二是新鲜百合一斤,清水泡24小时,洗净,酸枣仁50克煮水去渣,加入百合煮熟,可经常食用。
2016 / 07 / 28 趋势云健康
最近老虎伤人事件已成最热话题,前天更是爆出新进展“老虎事件伤者家属强闯ICU”,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下事件整体发展:
23日下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造成1死1伤,伤者被送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治疗。
26日中午,一位医生微博引似乎爆出事件新进展:家属不顾医院规定,要求在非规定时间探视,对于这种行为,医生表示很抓狂,因为无视探视规则,可能导致感染播散。这家人再次无视规则的行为,又一次引发大家热烈讨论。
不论后续探视事件的对错与真伪,网友们在热议这家人不遵守规定成习的同时,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ICU严格的探视规定。毕竟家人已经重病,患者家属都会认为自己陪在患者身边随时照顾会更安心,亲人的照顾也比医护们的护理更贴心。还有,得知亲友患病来医院慰问的人,到了医院却被告知是非探视时间,禁止探视,内心一定十分崩溃。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类似经历。这一冰冷又严格的规定,经常弄得ICU门外怨声载道。家属的心情虽焦急难耐,但医院ICU严格的制度也不是儿戏,其中的科学考量和道理都需家属理解和配合。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ICU那些事儿,聊聊冰冷又严格的规定背后隐藏的深意。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
ICU主要收治对象是:
1.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
2.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
3.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
4.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病人;
5.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普通病房。
ICU相关制度有很多,首先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探视制度(可能根据医院有所不同)
ICU不能随意进入有几方面原因:
1.患者均系重症,需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家属的陪伴或照顾可能会影响集中监测。
2.探视家属都是带菌者,无法消毒。是否只听过探病后要给自己洗手、消毒,避免传染,而对探病前自己还要消毒这事儿闻所未闻?看看下面的消毒隔离制度吧,住在ICU的重症病人十分脆弱,容易被各种细菌病毒感染,他们真的需要相对无菌的环境。
3.病人及家属见面时可能会情绪激动,影响病人的病情稳定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比如家属看到病人憔悴的病容忍不住心酸痛哭,引着病人也一起难过流泪。压抑的心情不利于病人的恢复,又可能会让心理已经很脆弱的病人多想。
4.影响整体环境。国内医院大部分ICU是大厅内中间拉帘式,便于医护人员抢救操作,家属长时间的聚集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抢救流程。
综上,ICU是个技术要求很高的地方,规定也很多,患者都属重病患者,因此对家属每次探视的时间、人数都有明确限制。
家属们想要随时陪在病患身边的心情,大家都十分了解,但是为了ICU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还是希望大家理智地服从ICU的管理制度,以便患病的亲人和ICU中其他病人都能得到更规范的治疗。
2016 / 07 / 14 趋势云健康
去成都之前,当地朋友告诉我,有一种享受一定要去体验,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掏耳朵”。在成都当地,这叫做 “舒耳郎”,是成都人一种日常放松的方式,并且流传几百年了。人们对此乐此不疲,每次去掏,不达到G点是不行的,等于白掏了。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一掏糟了,深深爱上了,离开后心心念念要再去掏一把。
就是这让成都人爱到不能自拔的掏耳朵,谁能相信会致癌呢?这也太违和了!该不该掏耳朵又成了争论的热点。
但事实确实如此,今年爱耳日有这样一则新闻——常掏耳,大爷患外耳道乳头瘤。
今年70岁的丁大爷身体向来硬朗,但医院的一份检查报告却让他傻了眼。“我又不抽烟又不喝酒,怎么会得癌症?”经过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梳理,医生帮他找到了原因——经常掏耳朵。
原来,丁大爷很喜欢掏耳朵,时不时就会到公园、茶馆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经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最后不得不三次手术切除。
“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医生说。据介绍,他们科室近一年先后有6例以“外耳道乳头状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检结果为尖锐湿疣,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这些人大多具有喜欢掏耳朵的坏习惯。“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恶变率为2%。
很多人都喜欢掏耳朵,耳朵痒了总觉得是耳垢过多,要掏一掏才舒服。但反复掏耳朵会刺激外耳道,导致耵聍(即“耳垢”)分泌越来越多,耵聍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坏,造成疼痛、感染、鼓膜破裂等各种各样的耳部问题。
想要杜绝掏耳朵带来的危害,最好的方式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掏耳朵次数。耳垢可防止霉菌等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还可防止小虫接近,对保护耳道十分有益,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自行排出。
当然耳垢过多也会造成危害,如影响听力、刺激耳道等。这时我们就要用正确的方式促进耳垢的排出,专业医生表示,比起棉签,滴耳液才是正确的选择。棉签有可能损伤外耳道,或将棉絮和细菌留在耳道内造成感染。相比之下,洁耳液软化耳垢,帮助耳垢排出的方式更加安全卫生。或许很多人不习惯使用洁耳液,那么就尽量降低掏耳朵的频率,毕竟大多时候掏耳朵都是不必要的。
如果耵聍分泌过度或排出受阻,导致耵聍栓塞外耳道,还是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请专业医生帮忙处理为好。
2016 / 07 / 11 趋势云健康
作者简介
琴璐教授,北京体育科研所研究员、健康管理及运动医学专家 ;趋势云健康首席健康管理专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曾是内科医生,后任国家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拳击队和北京运动队队医,国安足球队科研组组长,2008北京奥运会运动营养专家,近年在大众健身科普方面成绩卓越
北京时间7月11日凌晨,2016欧洲杯终于迎来了决赛,然而本场比赛注定不属于C罗。
比赛开始不久,C罗在进攻中同帕耶相撞,导致左腿膝关节明显变形,坐倒在地。因感觉到自己很可能无法坚持比赛,他泪流满面。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经包扎后短暂回归,但还是很快被担架抬离赛场。
此次C罗膝盖受伤严重,无论他是必须手术或保守疗法不手术,水中康复训练都是重要一课。其实,对于水中康复,运动员们都十分熟悉,是伤后恢复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姚明、刘翔也曾多次在美国接受水中康复治疗。
什么是水中康复
姚明正在接受水中康复训练
水中康复,也称水疗,是充分利用水的自然特性与水中运动基础知识进行治疗训练,以达到缩短康复治疗期,尽早恢复生活、劳动能力而采取的水中锻炼方法。
运动康复水槽
一般在专用、医用水疗池中进行,池中会建有各种水下训练设备,如跑步机、按摩喷头、扶手座椅、入池斜坡、游泳机等,通过水温、机械、化学、药物等的刺激,达到镇静、解痛、消炎、提升情绪和信心的目的。
在练习过程中,也可适当利用音乐消除患者焦躁与不安情绪,使之树立克服病症的自信心,进入轻松愉快的状态。
成年人多发病有50%是由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病症。通过水中康复练习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对于有运动损伤的患者而言,为加强肌肉力量而进行的陆上训练往往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腰疼患者,因疼痛程度加大,难于持续进行陆上训练。而水中健身练习,情况则大大不同。由于水的浮力可使人体处在近似于“失重”状态,在此条件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及柔韧练习,可收到很好效果并可改善腰疼状况。
水疗康复的优点
水疗康复step3
step1 急性或早期阶段:重点在于减轻水肿和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step2 中期康复阶段:重点在于继续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耐力和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协调性和灵敏性
step3 后期康复阶段:重点在于继续提高耐力、平衡力、协调性和灵敏性,提高日常生活实用技能和特定活动运动力。
腰、膝、踝伤水疗康复方案
水深视情况而定,一般建议1.5米,一次康复训练时间1小时左右。
训练程序:
1)在泳池中行走3次,约60米,再小步跑2次
2)左侧、右侧横向步行各1次,左侧、右侧快速横向步行各1次
3)双脚跳跃2次,接着尽量高跳1次,同时收腹2次
4)尽量高跳1次,同时收腹1次
5)双手向前平伸,快速向前行走1次
6)原地双脚踩浮板,做双腿屈伸膝动作15次
7)一脚踩浮板,双手划水,另一条腿往前行走1次
8)腋压浮线,后仰伸腿交替打水,后退行走
9)放松活动,结束本次训练
2016 / 07 / 04 趋势云健康
作者简介
周殿阁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长期从事骨科人工关节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擅长人工髋、膝等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骨关节退变性疾病以及退变性脊柱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每年完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500余例。
很多喜欢运动的朋友,都将跑步和爬山作为自己喜爱的运动之一。作为有氧运动的跑步和爬山,能促进体内脂肪和葡萄糖燃烧和消耗、增强肌力和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和减肥等目的。然而在跑步和登山时,膝关节股骨和胫骨之间的压力往往超出自身重量数倍。
因此,有人认为,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引起软骨磨损。很多医生也给出建议,尽量减少跑步爬山等运动,避免关节过早发生磨损。
不少健康新闻报道的事例都将这种观点突出。比如这样一篇新闻节选:
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热爱运动,但因运动不当而导致的膝关节损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爬山、步行、跑步等体育运动的普及,膝关节急慢性损害越来越常见。膝关节髌下脂肪垫的病损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略,而事实上由于髌下脂肪垫的问题导致的膝前疼痛很常见。
北京时间9月13日,跑步伤膝盖的说法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次了,特别是看到急转急停很多的网球场上,纳达尔和李娜那饱经风霜的膝盖,就不得不对跑步过程中的膝盖保护多加一份小心。特别是前不久,一位女高管高某某为瘦身每天在跑步机上跑两个小时,半年后她的髌股关节软骨被磨掉一半,走路困难形同瘫痪的消息,更是让人感觉“步步惊心”!
虽然数据表明,跑步和登山时,膝关节除了承受自身的体重外,由于强大的肌力作用,膝关节股骨和胫骨之间的压力往往超出数倍于自身体重:在平地行走时,压力达到体重的2.8倍;快速行走4.3倍;上、下楼梯时4.4和4.9倍。
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为了保护关节,我们只能“高山仰止”了吗?
显然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让我们来看看膝关节运动的好处吧。
首先,对于软骨而言,膝关节适当活动有助于关节润滑,而无血管供应营养的软骨主要是靠关节液润滑和输送营养的。因此,适量的运动对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是有益的。临床上,我们也常常在一些膝关节软骨修复手术之后,采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活动器来进行关节的康复治疗,这有助于关节软骨的再生和修复。
其次,对于骨质而言,根据骨骼生长的Wolf定律(对一个成型的骨骼来讲,其本身成分的定形与变形随功能性压力的方向而定,其增加或减少的质量可以反映出压力的大小),关节骨质接受一定的应力刺激有助于骨质密度的提高,对于改善骨质疏松是有利的,这种内在的应力刺激远优于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关节的磨损除应力增大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稳定,而维持膝关节稳定的组织有两类,一类是静态的韧带组织,一类是动态的肌肉组织,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偿。而让韧带增强的方法有限且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获得,因此大运动量或长期的剧烈运动容易发生疲劳及慢性损伤。肌肉则不同,通过锻炼可使肌肉增粗,肌力增强,并且肌肉疲劳后的恢复能力远大于韧带。
规律的运动后,肌力增强了,强大的肌力有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因此用于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静态结构——韧带的应力则随之减轻。这种优势同时导致两个良性的结果,其一就是避免或减少了韧带由于疲劳运动而引起的韧带止点疼痛,其二避免了关节不稳等异常运动的出现,降低了软骨磨损的几率。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关节腔内所分泌的关节润滑液也会由于新陈代谢的下降而减少,这也会加剧关节软骨的磨损程度。
因此,运动的好处是绝对的,不利则是相对的、可规避的。运动才有利于保持肌力和关节稳定性,维持关节液润滑。爬山和跑步运动可以说是把双刃剑。那么,我们如何让这柄利剑既锋利无比,又不会伤到自己呢?
一、做好准备活动
跑步甚至各种剧烈运动之前,应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适量做些拉伸、原地弹跳、活动关节特别是下肢关节等准备活动。掌握好节奏,跑步开始时应从缓慢逐渐加速。跑步后,或者当天晚上,要做一些整理运动有助于关节肌肉疲劳性的恢复。如轻松拉伸小腿后方和大腿前后方肌肉,持续10-15分钟。
二、完善装备
一双轻便、合脚、吸汗透气有弹性的跑步鞋,或一双稳定、结实、防滑护踝不磨脚的登山鞋,能让你事半功倍并且不易受伤。
三、使用辅助工具
运动员级别的护膝、轻便的越野手杖必不可少。借助手杖的平衡,可以把单纯的下肢运动变为腿部和上肢的整体运动,使人体得到充分锻炼。更重要的是,登山时有了手杖配合,可以减轻对膝关节的压力,保护膝关节。”
科学的运动应遵循几项原则:适度、花样、稳态、循序渐进。
你所需要注意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年龄、体力和耐力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对于一个正常人,只有不正确的运动习惯,没有不能做的运动。
对于一个有关节病的人,仍然需要运动来辅助治疗,敬请请关注下一篇。
2016 / 06 / 28 趋势云健康
【作者简介】周琴璐教授,北京体育科研所研究员、健康管理及运动医学专家 ;趋势云健康首席健康管理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曾是内科医生,后任国家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拳击队和北京运动队队医,国安足球队科研组组长,2008北京奥运会运动营养专家,近年在大众健身科普方面成绩卓越
你的孩子早早就进行体育专项训练了吗?
欧洲杯正在火热进行,球迷们一边享受着四年一次的足球福利,一边内心那个沉睡已久的球星梦又被成功勾起。
想想自己已无缘这个梦想,于是目光就落在孩子身上,成为帕耶、C罗、贝尔这些欧冠全明星第二的球星梦又开始孕育并付诸行动了——送孩子去专业学足球!
当然,足球只是一个例子,类似的专项体育运动还有篮球、体操、长跑、极限运动等。因为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具备多方面特长和才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特别热衷于让孩子从小就学这学那,文武兼修,甚至都到了疯狂的地步。
但是,早早就让孩子进行体育专项训练,真的好吗?
看看这些真实的案例吧
【案例1】
上月,我去南京做江苏卫视万家灯火健康节目,住在一所大学里,路过操场时,发现一群5岁左右的孩子正在田径场跑道旁来回做十米蛙跳。
驻足观看,来回至少十组,孩子们蹲下跳起时膝关节内外摇摆,甚至扭转,这令我十分担心。
问旁边的大人:你们是教练员?
答:“不是,是家长”。
问:孩子们学的是啥项目?
答:“足球”。
我说孩子们腿部肌肉力量还没有发展到能承受蛙跳的水平,且还做这样多,会损坏膝关节的啊!
家长们面面相觑,但他们只能听教练员的,不会听我这个路人甲的。可怜孩子们的膝关节啊,只怕要一辈子受苦啦。
【案例2】
曾在香山,看见一位父亲在约有50度斜坡的台阶前,逼着大约5~6岁的男孩双腿跳台阶,一次跳6级,还反复多次跳。
我一面赞赏孩子的弹跳力,但是真为他那稚嫩的双腿担心!
父亲说:“我是足球教练员,我就是这样练大的!孩子的能力完成这样的训练没有问题!”我问:“你是几岁练这个动作的?他想想没有回答,显然不是6岁。
虽然我亮明了身份,但面对如此自信的父亲,制止是无效的。只是遗憾我们国家10年后可能会少了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或者优秀的三级跳或跳高运动员,说不定还是第二个姚明呢!
照这位父亲这种练习法,万一导致孩子长骨骨骺或膝关节受伤,不仅孩子身高会受影响,甚至将来正常活动都受限,别提当运动员了。
人体骨骼肌肉能承受的拉力、剪切力和压力是有限的。儿童生长发育期,骨骼较软,长骨两端的骨骺有非常丰富的血管神经,还未愈合,为继续生长作准备,如果此时运动量过大,局部压力和剪切力强度过高,膝关节下面出现疼痛,很可能是骨骺炎。
不过孩子如果说膝关节周围痛,可别大意,还是及早看医生!一种青少年儿童所患的恶性成骨肉瘤也会在大腿靠近膝关节处疼痛!
【案例3】
今早起床,一边看英国脱欧公投,一边在微信群里和一个练习冰球的孩子家长讨论问题。
这个孩子六岁开始训练冰球,每周三次,如今练了三年。但孩子已经出现走路、下楼梯脚跟痛的情况。
图中画圈处就是这个孩子疼痛的部位
通过微信群里运动康复师的初步询问诊断,孩子患足底筋膜炎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必须停止训练,进行理疗和手法治疗。
如果确实是足底筋膜炎,及时停训和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已经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案例4】
曾经,我也看见一个大约3~4岁的男孩和大人兴致勃勃打羽毛球,孩子拿的是大人拍子,能很自如地接、打、发球,反应性、协调性和球感极好。
我真想提醒这位超常儿童的父母千万不要被围观人的喝彩声冲昏头脑,孩子的骨骼、心脏刚开始生长发育,做这样的专项运动有百害而无一利,也许二十年后奥运会上本可以为中国拿到一块金牌(也许是羽毛球,也许是别的项目)的苗子就这样被毁于无知和短浅了!
孩子早早进行体育专项训练百害无益
早早就让孩子进行某种体育专项运动训练,真的好吗?
如上真实案例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儿童过早专项训练有害无益!但不幸的是很多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过急、过猛地加大专项训练的量和强度,虽然运动成绩在最初几年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也会造成大量伤病,对以后进一步提高和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曾参加过全国少年男子田径1500米比赛的11人中,就有6个人训练不到5年时间因伤病退出(其中过度疲劳3人,膝关节损伤2人,小腿肌肉粘连1人)。
避免儿童早期运动专项化的建议
下面是我引用的美国专家对避免青少年儿童早期运动专项化的建议,以及我的补充建议:
儿童早期训练中常见的问题与治疗方法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引起足跟痛的常见原因,美国每年患者数大约有两百万人。
足底筋膜炎又称足跟疼痛综合征、慢性足跟疼痛、赛跑者足跟(runner's heel)、跟骨下疼痛,是足弓结构或力学异常引起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其病理改变无炎症细胞存在。
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因不明,80%~90%的患者经过10个月症状缓解。
【跟骨骨骺炎】
跟骨骨骺炎又称Haglund病,是由于跟骨骨骺长期慢性损伤所致的缺血性病变,多见于4~14岁喜欢运动的男孩。
【胫骨结节骨骺炎】
胫骨结节位膝前胫骨近端,骨性突起。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是一种由创伤或劳损引起胫骨结节骨骺的无菌性炎症。